圖文:包周
|一把蘆筍,做兩件事|
你小時候喝過蘆筍汁嗎?現在的年輕人有喝過嗎?
總認為蘆筍汁是台灣人一定知道的飲料,嗯⋯至少以我這個世代的應該都知道。小時候初次接觸的是罐裝的親親蘆筍汁,還有另一個牌子叫津津蘆筍汁,由於唸起來實在太像了,一度以為自己記憶落亂。
不太喜歡罐裝蘆筍汁,一直到後來在親戚家裡喝到家庭製的後,就迷上了,原來家庭製的蘆筍汁如此好喝,不像罐裝味道多了一股微酸。
蘆筍汁的材料哪裡來,原來不見得使用整根蘆筍。蘆筍的底段有很粗的纖維,有時倒霉買到太老的,就像吃甘蔗似地,吃得滿口都是渣,所以總在食材處理時,總把那折掉或切掉後,就丟了。誰知進長輩廚房學了蘆筍汁才知,一把蘆筍可以給他兩個生命:用底部不要的那一段蘆筍煮出美味解渴的蘆筍汁。
「你都丟掉這段嗎?」長輩說。
「嗯….對…但今天之後就不會了,我要留下來煮蘆筍汁」我羞愧地說。的確,丟了也浪費。
經過那次的經驗,此後買蘆筍時,就讓蘆筍有兩種呈現:上端的部分拿來做菜,最底段煮蘆筍汁。
在夏天,冰得清涼的家庭製蘆筍汁,只在有買蘆筍時才順便做,也成了有一點夢幻的存在。說他夢幻,或許是誇張了,大概是因為熟悉的味道撫慰的我的鄉愁,偶爾會發作的思鄉胃,是要定期撫慰的。
|台式飲品:蘆筍汁|
材料及做法:
在處理蘆筍的時候,留下折下來的蘆筍底段,蘆筍底段若有粗纖維,就難以輕易折斷,所以,拿著蘆筍時稍微用手彎曲整根蘆筍,自然斷掉的地方,就是比較粗纖維的地方。
這次買到的蘆筍很粗,折下來的底段就有300g。將300g的蘆筍底段,和 3 升水,一起放入深湯鍋內,加熱煮滾後,加蓋轉為中小火,繼續悶煮 1 小時,煮完後的湯水,其實也只剩下2升多。
完成後轉小火,放入冰糖90g煮到冰糖融化就關火。這是我喜歡的甜度,介於半糖與微糖之間,喜歡甜一點的人請自己調整。
鍋內的蘆筍已經煮到輕輕一壓就破了,你可以稍微擠壓後再過濾,但這樣的蘆筍汁會比較混濁,或你也能直接過濾掉蘆筍段,會比較清澈。稍微降溫後就裝罐,放入冰箱冷藏室,冰到透心涼。
備註:
白蘆筍的底段也能做蘆筍汁,風味與綠蘆筍有些許不同,但也好喝喔。
食飾
淺聊蘆筍汁的視覺呈現
畫面裡若只有一杯一杯淺黃色的蘆筍汁,沒有文字也沒有食材,在視覺上,就會難以聯想到蘆筍汁。
你可以讓蘆筍與蘆筍汁讓蘆筍一起入鏡,會讓人幫助聯想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Q:哪來「多出來」的食材呢?在家製作日常食物並紀錄相片的話怎麼解決這個問題?
A:若你在家做料理,不妨請你改變料理的「順序」:先煮蘆筍汁,再煮蘆筍料理。
在家做料理在時間、空間上都會比起商業工作來得有彈性,好比我下午用蘆筍地底部做蘆筍汁,晚上才要煮蘆筍料理並在下午紀錄,讓蘆筍和蘆筍汁一起出現,蘆筍料理則留到晚上。
畫面裡若只有一杯一杯淺黃色的蘆筍汁,沒有文字也沒有食材,在視覺上,就會難以聯想到蘆筍汁。
下午煮蘆筍汁,晚上才煮蘆筍料理,所以手邊還有蘆筍,就讓它與蘆筍汁讓蘆筍一起入鏡。若在時間、空間上有一點彈性,不妨就改變一下料理的「順序」。
食物原型幫助聯想
讓蘆筍入鏡就能比較容易聯想到蘆筍汁
或是聯想到這是與蘆筍有關的飲品
食物原型的應用,不只在可應用在相片裡,也是在「食物設計」時的好用技巧。在「食物設計入門課」的第四章第三節裡,有更多不同的拆解及重組裝飾技巧說明和範例。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,歡迎加入線上入門課
課程的內容和網站不同喔!
蘆筍汁的小幽默
我們有時會開的「蘆筍尿」玩笑,是因為蘆筍裡含有蘆筍酸 ( asparagusic acid ) 會讓你在上廁所的時候...再聞一次蘆筍的味道。
和吃下肚的蘆筍「再次相遇」的速度,可不輸給被人戲稱為「明天見」的金針菇,但是為什麼沒人叫叫蘆筍為「待會聞」呢?